在全市党建联盟共同体建设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街道主动求变,突出城市大(单字替换)建理念,探索构建全覆盖、广吸纳、动态开放的(单字替换)建联盟共同体,通过阵地联用、资源联享、服务联做,健全(单字替换)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互联互通、社会参与机制,逐步形成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大(单字替换)建”格局。
一、织密“红色经纬”,互联互动汇聚治理合力。
建强联动机制网。坚持城市基层(单字替换)建工作“一盘棋”,充分发挥(单字替换)建联盟优势,以上带下、以下促上,形成有机衔接、有序推进、有效运转的联动机制网。在街道层面,充分发挥街道(单字替换)工委统筹协调作用,实行“三项清单”服务机制,从社区和群众实际需求入手,制定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提供“菜单式”“联盟式”服务。完善“四约”运转机制,推进议约、签约、践约、评约四个环节,形成以街道社区(单字替换)组织为核心、以章程契约为约束、以开放共建为纽带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互联互动、共建共享、为民服务、责任共担“四项机制”,推动“城市(单字替换)建红色联盟”实体化运作。在社区层面,坚持以社区“大(单字替换)委”为抓手,社区(单字替换)组织为纽带,主动走访、多方联动,定期召开“联盟会议”,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商议运行机制。积极链接驻地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两新”组织、个体工商户、小区(单字替换)员骨干等力量,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实现社区(单字替换)建和治理服务融合发展。
压实(单字替换)建组织网。深化“三级”网格管理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基层治理格局。一级网格长由社区书记担任,负责整体网格管理服务的牵头抓总,协调指导;二级网格长由社区干部担任,具体负责本网格各项工作及三级网格人员的管理、协调和服务;三级网格长由各社区居民楼栋长、(单字替换)员中心户担任,负责本网格楼栋的协调管理,配合上级网格长做好为民服务各项工作。将社区干部、在职(单字替换)员、楼栋长、志愿者、居民(单字替换)员等下沉到网格,建立专兼职干部相结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网格责任人工作队伍,推动服务向小区、楼栋、家庭延伸。 做大红色物业网。积极探索(单字替换)建引领物业服务,整合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多方力量,形成信息和资源共享机制,着力破解小区管理难题,助推物业服务与社区治理融合共进。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单字替换)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在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建立(单字替换)组织,鼓励优秀(单字替换)员进入业主委员会,提高业委会成员中(单字替换)员比例;实施“交叉任职”,推荐业主中的社区“两委”成员、(单字替换)小组长、网格员、(单字替换)员和优秀志愿者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主委员会成员,推荐业主委员会委员、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中的(单字替换)员担任社区网格(单字替换)组织成员,挑选优秀的业主委员会主任、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担任社区居委会兼职委员。构建由社区(单字替换)组织牵头,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参与的“四方联席会议”机制,切实把物业服务企业打造成(单字替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打通(单字替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二、搭建“三联”平台,阵地提升夯实(单字替换)建基础
阵地联用强功能。将高标准打造新田路社区(单字替换)群服务中心作为联系政府和居民的重要抓手,在完成基础主体框架与室内二次装修初步设计的基础上,主动对接新田路道路及片区综合提升改造指挥部加快推进项目验收工作,优化审定二次装修方案并按照程序进行招投标、施工,力争将新田路社区打造为新型社区中心。以新田路社区(单字替换)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积极打造“1+9+N”的三级(单字替换)群服务体系,2024年完成建设紫金苑小区、新兴纺织城等4个小区(单字替换)群服务站,加快推进(单字替换)群服务中心(站)全覆盖。发挥(单字替换)群服务阵地优势,以个人资源、社区自然资源、社区内外资源三部分明确社区资源清单,紧密结合群众需求,探索创新活动形式,推动(单字替换)群服务中心“活起来”。
资源联享促融合。立足辖区廉政公园、晋博园、盟书遗址公园及“永远的铁道兵”服务站等红色资源,深挖活用红色文化,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共同组建红色志愿宣讲团,深入宣传红色故事,发扬红色精神,弘扬文明新风,打造家门口的精神文明传播阵地。聚焦“一老一少一青壮”重点群体,通过“以场所资源换服务项目”的方式引入公益商户等社会资源,并创新性探索“外引内培”方式,多渠道链接社会资源,壮大“社区治理合伙人”朋友圈,创优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服务体系,让社区(单字替换)群服务阵地有朝气、接地气、旺人气。 服务联做暖民心。街道(单字替换)工委打破管辖壁垒,搭建共建平台,各社区指定专人负责“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工作,建立微信群,全程跟进工作进展。通过双向承诺、双向服务、双向联系,每位在职(单字替换)员至少认领1个“微心愿”或“微项目”,每年参与服务不少于2次,实现在职(单字替换)员由“单位人”变成“社区人”,由“八小时内岗位履职”延伸为“八小时外为民服务”的转变。建立网格服务队伍,引导联盟单位、辖区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网格管理和服务,开展文明劝导、敬老爱老、治安巡逻、环保巡查、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免费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推动实现“群众呼叫、(单字替换)员响应、网格帮办”。
三、赋能“基层治理”,提升服务助力社区建设
构筑平安和谐社区。按照“(单字替换)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原则,建立安全生产周例会、月研判、季度考核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建立权责清单。科级干部分区包片,定期深入辖区重点区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实时更新“一图一账四清单”。扎实开展社会治安集中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及时发现辖区各项不(名称替换)因素,积极处置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常态化做好(已纳入重要内容并成立新的机构负责,专门做群众工作)稳控,确保政策宣传到位、隐患排查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建设美丽宜居社区。加快推进“环境革命”,全面开展“花开×·多彩×”主题活动,深度挖掘“花开×”点位内涵,常态化做好园林栽种养护工作让群众家门口的“微景观”变为人居环境改善的“新亮点”,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紧盯辖区环境卫生重点场所和薄弱环节,每月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动态清除垃圾死角、乱堆乱放,不断提升环境质量,做到辖区干净整洁。发挥联动协调机制,促进街道社区与各部门的横向沟通,协调处理好改造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完成新田路沿街54处建(构)筑物可视面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坚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创建“书香×”品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阵地资源优势,发挥“家、校、社、企”多元共育力量,实施“阅读+理论宣讲”“阅读+文明实践”“阅读+普法宣传”等“阅读+”模式,积极探索全民阅读新方向。
打造便利共享社区。在线上服务、帮办代办、一窗受理的基础上建成“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超市,有效缓解窗口办事压力,解决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处办”的难点问题,为企业、群众打造就近、便捷、全天候的办事环境,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依托体育街完整社区建设,完成体育街(市府路—体育场北巷)、体育场北巷雨污分流改造,加快推进社区场所配建、3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场,助推我市首家省级完整社区试点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打造覆盖老中青幼全周期、全时段、全链条的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 营造幸福适老社区。对照先进标准,更新完善市府北巷日间照料中心相关设施,推动完成紫金山南街社区幸福养老中心消防改造。结合成都等先进地区经验,在现有“公办民营”基础上拓展养老服务功能,深挖各小区社会资源,借助社会资本新增服务点位,采用“有偿、低偿、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融合老年餐厅、日间照料、健康管理、文化娱乐和“五助”(助餐、助医、助洁、助行、助急)等服务功能,构筑“社会—社区—家庭”的全方位养老服务阵地。采取“(单字替换)建+养老”模式,建立健全困难老年群体关心关爱长效帮扶机制,加强养老服务人员业务培训,网格员、在职(单字替换)员、志愿者定期入户探访,重点关注高龄老人、困难老人、独居老人身体状况,推动“老有颐养”全面覆盖。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