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党建评论汇编(13篇)
目录
1.把握“三个关键”学纪明德履职尽责2
2.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6
3.读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主题的深意9
4.对干部乱为不为决不姑息13
5.坚持以严的标准管党治党16
6.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23
7.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当好学习宣传二十届三中X会精神的排头兵33
8.如何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深化改革38
9.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43
10.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防止“新瓶装旧酒”48
11.向广度和深度进军52
12.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58
13.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62
把握“三个关键”学纪明德履职尽责
党员干部是党冲锋陷阵的“主力军”,是肩负党事业发展的“挑山工”,是党面向群众的“连心桥”。作为一名高校的党员干部,在此次党纪学习教育中,我注重把纪律规矩作为修身律己的标尺,不仅在行动上严格遵守,更在心灵深处敬畏,进一步强化了纪律意识、加强了自我约束、提高了免疫能力,切实将党纪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现将自己的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是聚焦关键内容,要“沉下心”,原原本本学。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自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工作专班第一时间向校领导和中层干部发放了党纪学习材料,召开2024年全面从严治党暨党纪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各党总支书记、直属党支部书记递交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目标责任书;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委会“第一议题”、专题读书班等形式开展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原原本本学习原文,逐章逐条学、联系实际学;在党纪学习教育警示教育大会上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重点,深刻认识纪律严明的重要意义,准确掌握主旨要义、规定要求,真正把《条例》刻在心上、烙在脑海,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要准确把握“六项纪律”的规定要求,进一步明确言行的衡量标尺,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要在思想上划出红线、筑牢底线,遵守党的纪律规矩,真正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常敲思想钟、常紧纪律弦、常存敬畏心。从“正己”入手不断增强思想自觉,从“正纪”下手准确把握目标任务,从“正绩”着手高质量推进学校各项工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是聚焦关键位置,要“俯下身”,干部带头学。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能力的培养。他指出,“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按照客观规律推进。”“上有所率,下有所进;上有所行,下有所仿。”党纪学习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更要发挥“关键作用”,标准更高,要求更严。领导干部不仅要当好定战术、明方向的指战员,还要当好率先干、带头冲的排头兵,结合实践经验,发挥高位优势,争做“跟我上”的“旗手”干部,决不做“给我上”的“背手”干部,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在认真学习了学校纪律的相关知识,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其内涵和外延。同时,我也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思考如何将学校纪律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在这一过程中领导干部要廓清思想迷雾,培养“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阅读习惯,依托集中研学、党课领学等形式,带头诵读条例、案例,将零碎认识系统化,把粗浅认识深刻化。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把党纪学习作为提升领导能力、掌握领导艺术的必修课,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和抵腐定力,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始终旗帜鲜明的自觉遵守党纪,以铁的纪律凝聚铁的意志、锤炼铁的作风、锻造铁的队伍。
三是聚焦“关键环节”,要“迈开步”,解决问题学。学是基础点,做是落脚点。党纪学习教育要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鲜明导向,及时跟进学习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剖析违纪典型案例,以案促学、以训助学,聚焦学校重点工作,让党员干部受警示、明底线、知敬畏,深化学习成效。学校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同学校的“双高”校建设和提升办学层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食品安全领域、师生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和消防安全专项监督工作,以坚强纪律保障强化学校高质量发展十大专班工作的高效推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实力。全校广大党员自觉用党纪校思想之标、调行为之舵、绷作风之弦,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严守公与私的“警戒线”、是与非的“高压线”、情与纪的“分界线”,自觉做到权力不任性、思想不放纵、言行不出格。坚决维护党纪的权威性严肃性,让铁纪“长牙”,让铁规“带电”,切实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胆大妄为等各种违纪行为,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让党纪学习教育“走心”更“入心”。
党纪学习教育是一场永不停歇的自我提高之旅,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心有所戒、言有所畏、行有所止,我将带头与全校党员干部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绷紧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这根弦,在用心学纪中锤炼党性、在准确知纪中校正言行、在对标明纪中自警自省、在严格守纪中奋发作为,把党纪学习教育与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结合起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届三中X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专门用一个部分来部署“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强调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护航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进入新时代,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续发力、纵深推进,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中央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突进深水区、啃下硬骨头,推动一项项议论多年、久推不动、牵涉深层次调整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崭新局面。实践证明,只有以党的自我革命来引领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护航“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社会革命任务越艰巨繁重,越要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方方面面,是新起点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向前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段路,注定有暗礁险滩;走好这段路,必须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勇往直前的魄力、雷厉风行的作风。新征程上,只有更加自觉地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才能更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决定》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对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作出重大部署。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中X会精神上来,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改革风正劲,扬帆再出发。作为管党治党的政治机关、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把握《决定》精神,在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找准职责定位,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反腐,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高质量监督执纪执法保障全会精神落地见效,以担当尽责的实际行动服务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读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主题的深意
党的二十届三中X会主题,为何确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总书记一语道破要旨:“就是要向国内国际释放我们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强烈信号。”读懂这个主题蕴含的深意,才能更好地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回顾近半个世纪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的十次三中X会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聚焦不同领域持续深化改革,推进了中国共产党对改革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
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用心用力书写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和“时代新篇”。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这揭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紧密关联。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以及不少深层次矛盾,必须继续用好“关键一招”,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激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党的大会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届三中X会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正如总书记所指出:“党的大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了战略部署。要把这些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扫除各种障碍,源源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激发活力、增添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前景光明、任重道远,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切实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要通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要注重改革方法论。要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突出问题导向,更加注重系统集成、突出重点、改革实效,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
我们常说,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党的二十届三中X会的坚定声音再次传递这样的信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大写意”转化为“施工图”,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能阔步向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对干部乱为不为决不姑息
党的二十届三中X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各级组织部门要针对干部思想之结、作风之弊、后顾之忧、能力之虚,制定科学合理的“诊治方案”,精准祛除干部乱为不为。
乱作为是少数干部“只看政绩账、不买良心账”的躁动表现,剖其内在,是责任心缺失,究其根源,是政绩观错位。总书记强调:“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要聚焦干部思想之结,注重结合干部教育培训、党的组织生活等开展政绩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将“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等作为修身立业的标尺,时时度量自身行为,让正确政绩观成为心灵深处的压舱石、决策处置的边界线。同时,树牢实干实绩风向标,用好政绩考核指挥棒,推动党员干部既咬定青山不放松做好显功,又不舍尺寸之功、不捐毫末之益做实潜功。
少数干部见到工作“两手一摊”,碰到问题“两眼一闭”,出现了“佛系”“躺平”“摆烂”等不作为的消极症。扶正必须祛邪,激浊方能扬清。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是对干部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和鞭策。坚持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多到现场看、多去一线听,坚决把尸位素餐的“拉下马”、干出实绩的“扶上位”,不让不作为者蒙混过关、善作为者没有舞台。对下的干部也要同步做实后半篇文章,加强跟踪管理,定期“体检复查”,让“疗效”好的干部有机会上得去,使之有盼头、有干劲。
“洗碗越多摔碗越多”,是一些干部不敢为的现实顾虑。要聚焦干部后顾之忧,精准容错纠错,以组织为干部担当推动干部为事业担当。注重从日常工作中梳理出干部容错诉求最集中、反映最突出的场景,结合客观条件、性质程度等情况,探索制定尽职免责清单等具体容错情形,划清界限、明确尺度。同时,聚焦程序性和可操作性,细化申请、核查、认定、监督等步骤环节,确保程序规范、阳光运行。此外,常态化运用政策宣讲、制度解读、典型案例等方式加大宣传引导,及时回应干部关心的热点问题,并严肃处理诬告陷害、打击报复等行为,扎实开展澄清正名工作,不让流汗者流泪。
有的干部之所以不会为不善为,主要原因是患上了能力不足的“虚弱症”,存在本领恐慌。坚持因需施教,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干部量身定制培训“菜单”,避免“一锅煮”“一刀切”。着眼推动本地区本部门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和补齐干部能力短板,将教育培训与推动解决发展难题、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找准教育培训的切入点、着力点。对训后能力提升、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探索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与考核评价、奖惩激励、选拔任用贯通机制,激发干部学习的主体自觉和内生动力。
坚持以严的标准管党治党
党的二十届三中X会《决定》强调:“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贯彻《决定》精神,把严的标准落实到管党治党实践中,是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
全面把握严的标准科学含义
以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何谓严的标准?
一是严格,严格就是一切都要按照规矩办。中国共产党在1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明确的党内法规制度,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根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管党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以严格的标准管党治党,就是要在党内各种问题的处理中贯彻执行党内法规制度,让铁纪发力,让铁规生威。同时,执行党内法规制度,必须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以制度治党是管党治党的治本之策。
二是严肃,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用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就是突出党的建设的政治性和严肃性。所以,以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也就要以严肃的态度管党治党。同样,严肃也要求我们在处理各种党内问题和党内矛盾中,要保持严肃性,严格区分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性质,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指出:“有些同志的批评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他们不明白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而且这种批评一发展,党内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点方面,人人变成了谨小慎微的君子,就会忘记党的政治任务,这是很大的危险。”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也是要求我们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和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更好地发挥党内政治生活在推进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严谨,以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其重要含义就是以严谨科学的态度管党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一再强调的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三个区分开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强调的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原则,都体现了在管党治党方面严谨科学的要求。《决定》指出,我们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要“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我们管党治党的着力点,是要调动全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管党治党中不管是解决各种问题还是处理犯错误的党员干部,都要严谨科学。
四是严明,顾名思义,严明就是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进行纪律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做法,为什么进行纪律教育,目的是让全体党员都能深刻理解纪律对党的自身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明确知道党都有哪些纪律要求,党员不知道纪律而违犯纪律和明知道纪律而违犯纪律,是两种性质的问题。当前全党正在进行的党纪学习教育,把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重点内容,《条例》对党的各个方面纪律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列出了违犯纪律的负面清单,这样严的要求就有了清楚的依据。
深刻认识严的标准重要意义
以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首先,严的标准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自己质的规定性,这种质的规定性具体体现在党的性质、宗旨、目标、思想、组织、纪律、作风等各个方面。从而决定了它在各个方面都具有自己明确的质的界限。突破了这些界限,就会影响和损害到党的先进性,如果这种突破达到了一定程度,那么量变就可能引起质变,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要保证党在各个方面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不能被突破。强调严的标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坚决守住可能损害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方面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的界限。
其次,严的标准是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在1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能够不断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它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能够适应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应对各种挑战、完成各种任务的要求。这种适应性,同样具体体现在党的各个方面,如科学的思想理论指导、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格的纪律、优良的作风等等。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些主观条件的形成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环境的变化,有些条件也会有丧失的可能,要使这些条件能够长期保持下去,我们就要把严的要求贯穿管党治党各个方面,及时消除可能破坏这些条件的消极因素,使党的各个方面都能够始终适应时代要求和事业需要。
最后,严的标准是新条件下有效保护干部的现实需要。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在当前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极端复杂的外在环境中,保证各级党员干部能够经受住考验。干部队伍历来是党的宝贵财富,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有一大批合格的干部在各个领域、各个层级发挥应有作用。但是,有的干部没能经受住环境变化带来的考验。从大量的案例来看,许多干部走上犯罪道路,都是从作风和纪律问题开始的。如果我们能够从作风、纪律等方面以严的标准来加以要求和管理,对于避免干部出现严重违纪甚至违法犯罪,有效保护干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切实保证严的标准贯彻落实
把严的标准贯穿管党治党各个方面的实际工作中,是一项非常复杂非常艰巨的任务。它要求我们必须以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责任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历史上管党治党的宝贵经验,科学地把握管党治党的内在规律,透彻的理解管党治党的目标要求,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分析管党治党中各种现实的情况和问题,不断提高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要把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统一起来。坚持问题导向,是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论,我们管党治党就是要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所以,必须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只有明确的问题导向,我们管党治党才能够有清晰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才能避免无的放矢的形式主义。但是,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问题,则需要根据我们所要实现的目标来确定。我们管党治党,并不是要简单地把一切都管住甚至管死,而是要保证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能够有序、健康的发展,在党内营造一种良好局面,更好地调动全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落脚点。
第二,要把严管和厚爱统一起来。以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对党内各种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必须严肃查处。同时,我们要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对那些在改革和探索中出现工作失误的党员干部,要有科学的容错机制,并积极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在处理违反党纪的党组织和党员时,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的原则,贯彻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把实行惩戒和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
第三,要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统一起来。思想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优势。以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进一步统一全党的思想、意志和行动。但思想教育,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制度管理的结合,只有把制度的刚性要求和思想的引导、启发、提升作用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管党治党的成效,实现管党治党的目标。
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就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专家一席谈
写在前面
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面貌,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改革开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天地。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党的二十届三中X会,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X会到二十届三中X会,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哪些成就?“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是如何不断丰富的?我们应当如何总结和运用此前形成的宝贵经验,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相关话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中国之治”启新篇
记者:从党的十八届三中X会到二十届三中X会,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哪些成就?
xx:全面深化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
在经济体制领域,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推动制度性开放,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领域实现了对党和国家机构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变革,解决了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文化体制改革领域确立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围绕这一根本制度,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主导权。社会体制改革领域始终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民生短板弱项,推进民生领域重大改革和制度建设。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领域,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全面深化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xx: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在实践上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犹如一声春雷,吹响了强劲的时代号角。
党的十八届三中X会以来,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时代背景,面对前进发展中的暗礁、潜流、漩涡,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坚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改革开放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紧紧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合理布局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以及时间表、路线图,破立并举、攻坚克难,多点发力、全面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总体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X会确定的改革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记者:这为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怎样的基础?
xx:一是理论基础。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指导我国总体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X会确定的改革任务。
二是制度基础。10余年间,党中央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相关问题制定新的制度、创新原有制度、完善制度内容,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体系,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落到实处,支撑起中国式现代化的各方面实践,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制度基础。
三是物质基础。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重要关口,突破126万亿元,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效率和动力发生了伟大变革,我国坚定走上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xx:新时代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成就,不仅使我们进一步的改革立足于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足于明显提高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增强了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的信心志气,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重点任务、策略方法,形成中国特色的改革理论、改革哲学、改革智慧。坚定不移沿着党的二十届三中X会指引的方向,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定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伟大精神托举伟大梦想
记者: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是如何不断丰富的?
xx:《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X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X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X会召开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带领全国人民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陆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
党的十八届三中X会召开后,党带领全国人民再出发,开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程。全面深化改革是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方面面。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党的二十届三中X会召开后,中国人民必将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合力,全力完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记者: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如何进一步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以改革推动强军、以强军支撑强国?
xx: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程度,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尺度。因此,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赋予新使命、提出新要求。此次全会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几个方面重大战略部署,明确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正确方向、科学指导、改革重点、实现途径等重大问题,不少都涉及体制、机制、制度的优化调整,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前瞻性、针对性和紧迫性。
落实这些重要部署,应始终把握我军改革的政治性,深入贯彻总书记强军思想,使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把握我军改革的时代性,做到与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同步伐;把握我军改革的科学性,未来坚持仗怎么打改革就怎么抓;把握我军改革的系统性,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不断开创我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吹响攻坚“冲锋号”
记者:本次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同时明确指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这对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哪些新的挑战?
xx:本次全会提出未来5年的完成时限,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紧迫性提出的现实要求。竭尽全力如期完成目标,我们面临不小挑战。
首先,改革任务具有艰巨性。《决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的领域较广、涉及的机制体制较全、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很复杂。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问题。这需要我们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坚定的决心,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其次,改革环境具有不确定性。未来5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改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测的情况和风险。对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记者: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当如何总结和运用此前形成的宝贵经验,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xx: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强调:“这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迫切需要。”
应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风险挑战,需要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即《决定》中指出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重要原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始终坚持好这6条原则,朝着总目标奋进,调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积极性,我们一定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如期完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进。
xx:我们党非常善于总结实践经验,并把实践经验及时升华为科学理论,以更好指导新的探索。在改革开放这个重大问题上,我们党既有成熟的理论指导,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此次全会进一步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明确6条重要原则。这是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需要我们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严格遵循、长期坚持。
总结和运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首先应抓好对6条重要原则的认真学习理解,结合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加深对这些原则所蕴含的理论内涵、思想方法和实践智慧的理解领悟。其次应结合将要和正在落实的各项改革任务,抓好实践运用,发挥这些原则对改革定向、破局、攻坚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改革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深化和拓展这些原则的内涵,使之不断在实践中彰显生命力和创新力。
记者:改革未有穷期。我们应当如何贯彻落实全会战略部署,不断夺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胜利?
xx:实干显担当,落实是关键。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谋划和部署改革,书写了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的时代新篇。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全军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关键是做好全会精神落实的下篇文章,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夺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胜利,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改革强军战略,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毫不动摇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进行到底;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用思想武装头脑,用成就激励斗志,用使命激发热情,引导广大官兵支持改革、拥护改革、投身改革,自觉摆脱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激励攻坚克难,褒扬大胆创新,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改革部署上展现担当、践行忠诚;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决胜打赢所需,顺应强军备战所向,契合官兵成长所盼,着力破解制约新质战斗力提升的堵点问题、影响军事体系优化的重点问题、制约官兵能力活力提升的难点问题谋划和推进改革,不断增强改革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当好学习宣传二十届三中X会精神的排头兵
党的二十届三中X会立足关键时期,着眼宏图伟业,紧扣战略主题,以大视野、大格局、大手笔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景图,奏响了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好贯彻好二十届三中X会精神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应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发挥自身的理论优势、人才优势、平台优势,带头学深、悟透、弄通、讲好二十届三中X会精神中蕴含的哲理、道理、学理、情理,努力当好学习宣传二十届三中X会精神的排头兵。
坚守一个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之所以备受重视和关注,从根本上讲就是因为其担负的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政治使命,那就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理论武装。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的理论武装就必须紧跟着前进一步。立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带头自觉地主动地学习好、领会好、解读好、阐释好、宣传好党的二十届三中X会精神,特别是要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故事、经验,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面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讲清楚、讲深刻、讲透彻、讲生动、讲灵活,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使命。
坚持两手同时并举。党的二十届三中X会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发展的高度,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现实课题做了深邃思考、科学谋划、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内在规律的深刻认识,把我们党的理论自觉自信自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应该抓紧学习领会二十届三中X会精神,准确地领会好其中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以扎扎实实的理论学习来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应该切实宣传宣讲二十届三中X会精神,以适当的方式、适合的节奏、适切的话语,把二十届三中X会的声音传递到田间地头,传递到厂房市场,传递给广大的人民大众。
切实学好三个文本。党的二十届三中X会精神立意高远、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集中体现在三个重要的文本当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来说,首要的就是深入学习领会好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决定>的说明》,从中理解把握我们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意义、顶层设计、原则要求和重大部署。其二就是要逐字逐句解读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擘画,从五个特色拓展并升华到十五个部署,精准地作出了全面谋划。其三就是要联系实际把握好《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字里行间彰显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烈使命担当和坚定历史主动。总而言之,这三个文本高度契合、内在统一、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阐发。
扎实做好四件实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宣传二十届三中X会精神,不能停留在坐而论道上,而必须落实到起而践行上。第一,要融入思政课堂。把二十届三中X会精神有机地引入、融入到《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各门课程之中,通过举办“二十届三中X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专项比赛对教师进行任务驱动。第二,要化为科研课题。要把二十届三中X会精神的解读阐释与思政课教师面向未来的学术研究、项目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和帮助思政课教师聚焦现实问题做深度研究。第三,要开展理论宣讲。要主动走出去,走到田间地头、走到车间厂房,策划设计有特色、有内涵的理论宣讲项目,切实把二十届三中X会精神落地落实到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去。第四,要创作原创歌曲,坚持以二十届三中X会精神为引领,动员、挖掘、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以“思政+三农+艺术”的理念和方法,创作一系列有底气、接地气、显灵气的原创歌曲。
深入推进五个宣讲。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来讲,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X会精神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自带使命、奋发有为,做到五个深入宣讲。一要深入宣讲党的大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以此来增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志气骨气底气。二要深入宣讲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真正从中汲取思想养分、明确前进方向、激发内在动力。三是要深入宣讲总书记在二十届三中X会上的重要讲话,原汁原味、原原本本地把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讲清楚、讲透彻、讲生动。四要深入宣讲全会《决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讲清讲实各项重大改革举措的意义和内涵。五是深入宣讲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基本要求,对标对表中央宣讲团,把相关要求讲到位,讲出精气神,讲出正能量。
如何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深化改革
在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提出“建立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
根据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都应当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对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法规、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依法予以撤销、纠正或者处理。近年来,一些类似强制亲子鉴定、人身损害赔偿城乡“同命不同价”等侵犯公民权利的做法被纠正。
“《决定》首次提出建立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对增强全社会的宪法观念、保证宪法全面实施,将发挥积极的制度保障作用,将进一步强化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提高依宪履职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xx部主任、xx副会长xx看来,这将推动形成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的法治氛围。
《决定》中,“法治”成为高频词。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成为《决定》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之一。
法治增强改革的穿透力
“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相伴而生。从表面上看,改革意味着‘破’和‘变’,法治意味着‘立’和‘定’,二者似乎是有矛盾的,但从本质上讲,改革和法治是‘破’与‘立’、‘变’与‘定’的辩证统一。”全国人大常委会xx主任xx7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他举例说,历史上的各种变法、新政,都是同立法、定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也表明,法治的实现离不开改革的推动,改革的深化也必然要求法治的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在总体目标上基本是一致的,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xx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政治与社会功能上,改革与法治互为支撑,没有健全的法治,改革就可能缺乏制度保障和良好的社会秩序,改革的经验和成果也难以得到巩固和确认。
因此,2023年修改后的立法法中规定:立法应当适应改革需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统一,引导、推动、规范、保障相关改革,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xx介绍,在我国现行有效的303件法律中,党的十八届三中X会后新制定的法律有78件,包括民法典这样分量重、块头大的立法;对303件法律中的147部法律先后累计修改334件次,修法的力度非常大。
立法的前瞻性和灵活性为改革护航
“《决定》部署的重要举措和任务要求,许多涉及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解释、编纂以及相关授权、批准等工作,对立法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要求。”xx表示,《决定》提出了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金融法、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反跨境腐败法等重要立法修法任务。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决定》提出要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体现了民营经济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民营经济促进法是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法,是投资兴业的总章程,是民营企业家的定心丸。
xx表示,对于深化改革需要制定的法律法规,需要及时制定;对于实践经验尚不充分,需要先行先试、探索积累的事项,可以依法作出授权决定;对于不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现行法律规定,及时进行修改完善或者依法予以废止;对于相关改革决策已经明确、需要多部法律作出相应修改的事项,可以采取“打包”修法方式一并处理;对于需要分步推进的制度创新举措,可以采取“决定+立法”“决定+修法”等方式,先依法作出有关决定,再及时部署和推进相关立法修法工作。
今年6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暂时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的决定,允许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内指定的医疗机构,对相关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经海南省人民政府审批,可以临时进口。“类似这种运用授权立法的方式解决改革过程中的立法之急,体现了立法的‘先行先试’原则。”xx说。
在xx看来,全面推进改革过程中的科学立法要遵从“法治与社会同步发展”原则,对于一些新兴领域,立法应多采用原则性、粗线条的表述方式,为新生事物的未来发展预留法律空间。
改革是解决法治领域问题的根本途径
“另一方面,法治领域改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任务。”xx表示,在改革中完善法治,需要通过不断推进法治领域改革、破除束缚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来不断推进我国的法治进程。
《决定》就“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有利于增强部分法律法规针对性、可操作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有助于法律‘打架’和立法冲突等问题的解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执法不公问题;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有助于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有助于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xx说。
“改革是法治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推动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方式。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根本途径在于改革。”xx表示。
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强调恢复和弘扬政治工作优良传统,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身教胜于言教,各级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过硬作风和形象感召带动部队”。实事求是既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更是共产党人党性的集中体现。军队党员干部要把实事求是作为最大的党性来追求和坚守,坚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始终从部队实际出发,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的务实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不断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什么叫党性强?实事求是是最基本的要求。事实表明,能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考验政治立场、政治品格,检验党性修养、党性原则,始终是党员干部党性纯不纯、强不强的一个重要体现。军队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强军事业的关键推动者,党性坚强,坚持实事求是,部队建设就会蓬勃向上;反之,党性缺失,违背实事求是,就会影响甚至迟滞部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坚决防止主观主义的工作指导、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急功近利的工作态度和机械教条的工作方法,把政治工作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
把实事求是作为最大的党性,就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应有的忠诚老实态度。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习主席提出的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明确枪杆子要始终掌握在对党忠诚可靠的人手中。对军队党员干部来说,坚持实事求是的首要一条,就是要对党忠诚老实。这是我们党、我们这支军队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任何时候都是对党员干部的根本政治要求。实践证明,只有对党忠诚老实的人,才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才能毫不动摇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好,才能不打折扣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好。然而不可否认,也有一些党员干部放松自我要求,有的口是心非、表里不一,有的自行其是、阳奉阴违,表面装出“老实做人”的样子,实际丢掉了共产党人应有的忠诚老实的“里子”,这就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周恩来同志曾说:“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军队党员干部要筑牢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老实做人、做老实人,一心一意、一以贯之,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都不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面人”,自觉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推动实事求是贯穿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
把实事求是作为最大的党性,就要坚持讲真话、干实事。党员干部是不是实事求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但最根本的是要看是否能讲真话、报实情、干实事、求实效。讲真话、干实事的人,从不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从不隐瞒实情、报喜不报忧,而是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中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现实中,讲话可以讲究艺术,但一定要有明确的态度立场;干事可以灵活,但一定要追求实实在在的效果。对于部队建设来说,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如果不讲真话、不办实事,甚至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就不可能很好地指导部队建设、推动战斗力跃升,在未来战争中就可能付出血的代价。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讲真话、干实事,坚决反对假大虚空,敢于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建议表达出来,绝不欺骗组织和群众。同时,按照部队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聚精会神干那些基层欢迎、官兵满意的事;干那些虽然周期长、见效慢,但有利于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干那些落实难、费劲大,但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事,雷厉风行、狠抓落实,一抓到底、抓则必成,推动部队建设稳步前行。
把实事求是作为最大的党性,就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以身作则是最有力的动员,也是最有效的引领。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强不强、作风实不实,能不能时时处处坚持实事求是,往往决定着自己能不能真正让官兵信服,也决定着能不能以身示范,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生动局面。邓小平同志说过:“政治干部更要强调以身作则,我们过去在战争年代就是这样。那时,你打仗不勇敢,怕死,你不同战士心连心,不联系实际,不联系群众,做政治工作就没有人听。”现在,虽然形势任务发生了变化,做政治工作的方法手段比以往更加丰富,但党员领导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会过时,并且越来越重要。军队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自觉做实事求是的模范,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带头弘扬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作风,深入实际、联系实际开展工作,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定脱离实际的目标,不干违背规律的事情,多出实打实的成绩、少出华而不实的“经验”,多盯工作的重点难点、少盯哗众取宠的“亮点”,以知行合一、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让生命线彰显蓬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推动强军事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防止“新瓶装旧酒”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时代以来,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还大量存在。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从不同方面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作出深刻分析,从工作推进情况看,其中一个方面就在于“有的领导干部观念陈旧,名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新瓶装旧酒’”。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X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防止“新瓶装旧酒”,扎扎实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之所以在高质量发展中出现“新瓶装旧酒”现象,主要是因为有的领导干部观念陈旧,总是运用惯性思维面对新形势、复制习惯做法处理新问题。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一些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认识不深,嘴上说的是高质量发展,但脑子里还是旧观念,用的还是老办法,走的还是老路子,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前人没做过的就不敢闯、不敢试。领导干部在高质量发展上的这种偏差,不仅会影响发展质量,而且会贻误发展时机。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发展要求等都发生了新变化,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只有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跳出条条框框限制、穿透惯性思维迷雾、摆脱局部利益束缚,推动思想理念和方式方法创新,才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实打实的贡献。
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大脑中的能动反映,支配着人的行动。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思想对头,认识清楚,自觉性高,就有了做好工作的基础,工作起来就有干劲、有积极性,即便遇到困难也会千方百计想办法、出对策。正所谓思想通了,一通百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领导干部只有善于学习理论、分析形势、把握政策,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工作开展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成效。新时代以来,总书记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根据时和势的变化,在一系列重要会议和重要场合,在各地考察调研时,都对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理解把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领导干部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入领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最终目的、战略基点、必由之路、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深刻把握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全局考虑和战略考量,及时对标对表,确保工作中方向不偏、措施不虚、贯彻有力。
思想上与时俱进,行动上还要干在实处。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碰到困难、遭遇转型的阵痛在所难免,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尤为重要。不同地区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和要素禀赋各有差异,以创新思维、创新行为不断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有助于增创发展新优势,跑出发展加速度。例如,山东日照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以创新发展为引领,通过传统码头改造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前列;贵阳市依托大数据发展优势,加快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智慧农业新模式的推广运用,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事实证明,方法得当,就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领导干部要尊重发展规律,立足客观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创新方式方法,因地制宜、精准制定政策措施,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蹚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发展新路子。
防止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新瓶装旧酒”的现象,还要注重用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要建立与高质量发展配套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和统计体系,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敢作善为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党的二十届三中X会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更加明确改革路径,更加增强改革动力,更加优化改革方法,更加锚定改革重点,不仅注重完善“中国之制”,还强调优化“中国之治”,以“中国之制”成就“中国之治”,以“中国之治”夯实“中国之制”,进而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生为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书写了经济长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中国奇迹。
天下之重,莫重于民生;天下之大,莫大于民心。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努力做到人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提升改革创新能力,使之充分体现人民性、实效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从成立之初起就把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为奋斗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根本宗旨,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党克服艰险困难,从弱小到强大,正是依靠人民一以贯之的拥护和支持,带领和依靠人民不断由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可以说,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未来也在人民。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
听民意、解民忧、聚民心、惠民生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既不裹足不前、该花的钱也不花,也不好高骛远、口惠而实不至。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同时,把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培训服务,精准有效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各项政策措施,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加强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就业兜底帮扶,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参保扩面。
治理为基
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
在方法论上,有必要正确把握和处理以下若干关系: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制度体制与方针政策的关系,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长期目标与近期任务的关系,重点工作与一般要求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常态化治理与非常态治理的关系,整齐划一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发展为先与治理为要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管治模式与创新导向的关系,秩序规范与活力效率的关系,全面领导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民主与民生的关系,上级压力与下级动力的关系,成本与成效的关系,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的关系,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舍与得的关系。
这二十组关系,折射了改革与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和难点痛点。处理好上述问题,有利于理顺国家治理与推进改革的内在逻辑,有利于增强治理能力、提升治理水平,从而实现既井然有序又生机勃勃的良政善治境界。
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和策略——
从实践情况来看,基层治理中存在“权责不匹配”“条块分割”以及“小马拉大车”等现象,其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造成基层治理工作繁重,疲于应付上级下派的行政任务;二是向上反映问题的“音量不足”,导致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直接影响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存在基层治理“碎片化”情况,造成治理体系结构和功能失衡以及基层治理效能弱化。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新时代新征程上,要调动基层干部主动担当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避免制度效应递减、效能弱化。
在优化体制机制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和策略。政策和策略的效能发挥,关键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制度内权力体系和资源配置体系是否科学合理,二是政策和策略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等运行机制是否科学合理,三是制度框架中包含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及时。
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精准掌握政策的问题导向、实践导向,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增强政策弹性,提升制度韧性和活力,适度拉长改革政策的磨合期、改革效果的观察期,最大程度激发全社会的内生动力。
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以良好的党风政风持续提升治理效能——
要着力完善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上下通畅的信息机制、党政融通的决策机制、运转高效的执行机制、条块结合的贯彻机制、分工把守的责任机制、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灵活机动的应急机制。针对已经暴露出的制度漏洞和体系超载等问题,要及时地给予修补和升级。
要力戒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杜绝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辩证看待制度的有限性与人的能动性关系,充分激发干部队伍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应处理好中央集中统一与地方自主创新之间的张力,对各级主体充分信任、充分授权;另一方面,应让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有满足感和成就感,让政策有温度、管理有弹性,让社会有活力、发展有动力。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新的起点,新的部署,新的出发。党的二十届三中X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第60条突出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明确指出“对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全党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
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方方面面,构筑了全景图,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新起点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把《决定》绘就的改革蓝图变为现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关键在于真抓实干。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强化想抓落实的自觉、敢抓落实的担当、会抓落实的能力,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以钉钉子精神把改革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领会全会精神、吃透改革要求,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不折不扣抓好改革落实。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征程上凝聚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旗帜,也必然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一系列明确要求,体现了紧扣中国式现代化来谋划和部署新一轮改革的鲜明指向。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正确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谋篇布局,准确理解每项改革举措的背景和定位、指向和内涵,搞清楚创新的基点、关键点在哪里,内容边界、与其他相关改革举措的关联在哪里,从而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地抓好改革落实。
抓好责任落实、精心组织实施,把《决定》的“大写意”转化为“工笔画”“施工图”。抓好改革落实,必须强化责任担当。要明确各项改革的实施主体和责任,逐一厘清牵头单位、参与单位、责任事项、责任人,推动责任主体知责明责、守责尽责,各就各位、各负其责。对跨领域跨部门、某一单位难以牵头落实的改革举措,由党委、政府直接组织实施,抓深抓透,防止出现“九龙治水”现象。要精心组织实施,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实效,根据轻重缓急确定各项改革任务的起止时限,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完成。
锚定改革目标、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越是复杂尖锐,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要深刻认识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坚持正确方向,保持战略定力,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要以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精神状态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姿态,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做到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困难面前迎难而上、风险面前积极应对。要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恒心和韧劲,把改革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落细,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既从最现实的问题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又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紧盯不放、一抓到底。
纪检监察机关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肩负重要使命。要深刻把握全会精神,心怀“国之大者”,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自觉融入和服务改革大局。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压紧压实改革责任,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齐心协力抓好改革任务落实。
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
6月30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全体参与者用辛勤付出、坚强毅力,高质量完成了工程任务。这充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干事创业,“干”字在先,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就是我们党实干品格和优良作风的生动体现。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抓实干、笃行不怠,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
伟大事业始于梦想,成于实干。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要靠实干。实干,彰显工作态度和作风,也检验干事创业的成效。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接力推进的过程,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长期不懈奋斗,筑牢了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根基。新时代以来,面对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真抓实干、苦干实干,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践充分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古人云:“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缺少实干,再伟大的目标、再宏伟的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要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脚下的路不会一帆风顺,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新征程上,我们要“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就必须永葆“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精神状态,锚定既定目标紧张快干、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攻坚克难中成就事业,在敢闯敢干中开辟通途,在团结奋斗中凝聚力量,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坚定信心,把正干的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坚定道不改、志不变的信心决心,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始终朝着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攻坚克难,增强干的拼劲。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难题、社会深刻变革带来的新矛盾,都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奋进在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新征程上,需要我们砥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永葆“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团结奋斗,形成干的合力。团结奋斗是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创美好未来。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目标越伟大,使命越艰巨,就越需要所有人拧成一股绳去干事创业、拼搏进取。只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激励人、鼓舞人、感召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亿万人民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形成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开拓奋进的强大合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新的时代华章、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